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1篇

周仲由,字子路。家貧,常食藜藿之食,為親負米百里之外。親歿,南游于楚,從車百乘,積粟萬鐘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,乃嘆曰:“雖欲食藜藿,為親負米,不可得也?!?/p>

仲由,字子路、季路,春秋時期魯國人,孔子的得意弟子,性格直率勇敢,十分孝順。早年家中貧窮,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,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。父母死后,他做了大官,奉命到楚國去,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,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。坐在壘疊的錦褥上,吃著豐盛的筵席,他常常懷念雙親,慨嘆說:“即使我想吃野菜,為父母親去負米,哪里能夠再得呢?”孔子贊揚說:“你侍奉父母,可以說是生時盡力,死后思念哪!”(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)

負米供旨甘,寧辭百里遙。身榮親已歿,猶念舊劬勞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2篇

老實人周用齋

明朝的周用齋,是個極為迂腐的人。

有一次,他乘船外出,正好對面也來了一條船,他感到自己的船走得特別快,就很奇怪。仆人告訴他說,這是因為兩條船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的緣故。他笑著說:“造船的人太傻了,如果把船都造成向同一個方向的船,那該有多快呀?!?/p>

薊遼總督王抒死了,他前去吊唁,結果跑錯了門,進到了王學士家里。王學士聽說有客人來了,穿著禮服來迎接,周用齋也不看來人是誰,就連連說:“令尊可憐,令尊可憐?!蓖鯇W士說:“家父很好呀?!敝苡谬S很驚奇地說:“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已經被朝廷殺了頭嗎?”王學士一聽知道他跑錯門了,說:“你是去王世貞家吧?”周用齋知道走錯門了,連忙脫下了吊喪用的素服向主人道歉。王學士讓仆人把周的名片退還給他。他說:“不用退了,就煩你代為吊唁致意吧?!?/p>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3篇

有一次,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,走上講臺,他不慌不忙地從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雞。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,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。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,然后按住公雞的頭,強迫它吃米,可是公雞只叫不吃。他又搬開公雞的嘴,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,公雞拼命掙扎,還是不肯吃。陶先生松開手,把雞放在桌子上,自己退后,公雞自己就吃了起來。

陶行知先生這才開始演講:我認為。教育就跟喂雞一樣,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,把知識硬灌輸給他,他是不情愿學的,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。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,充分地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,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!

臺下歡聲雷動,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4篇

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《中國名人故事》的書。這本書里有幾百多個中國名人,我看了深受教育。這本書里的人物是我的榜樣,好好學習他們奮斗精神,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。

在這本書里,我知道了很多發明家、思想家、醫學家、科學家,像李四光、魯班、華佗、張仲景。他們的經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,但是他們都是從小到大認真學習,不怕苦不怕累,所以他們都取得了成功。

我覺得發明和醫學最重要,如果沒有發明,就沒有今天的電腦、電視、計算機、紙、電燈、電話等。如果沒有醫生,人們就會病死的,人們就會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。就是因為這些名人的不斷努力,我們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如果沒有他們,那中國會是什么樣呢?

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所以我要好好工作,珍惜一切,把育人工作作好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5篇

一次,楊瀾采訪崔永元的時候問:“你曾經遇到的最大誘惑是什么?”崔永元直接了當的回答:“錢,走穴。有人讓我剪彩,最高價開到了一剪子50萬?!?/p>

楊瀾又問:“那你為什么不去呢?”

崔永元回答:“我覺得我抵御不住。我是沒法控制自己的一個人,所以我想,一旦我愛上了剪彩之后,誰也攔不住我。我唯一的辦法就是別去碰它,別沾這個事。今天坐在你面前,我如實地告訴你,我還是非常愛錢。真的,我就是不敢用這種方式去掙?!?/p>

崔永元這樣說,很有可能是他的謙虛,因為他從來不把自己說得如何高尚,一貫低調做人,低調做事;也很有可能是他的肺腑之言,因為絕大多數人抵御誘惑的能力常常是有限的,是很脆弱的;還很有可能既是他的謙虛謹慎,又是他的肺腑之言。但不管是哪種可能,崔永元的選擇都是十分明智與可靠的——別去碰它,別沾這個事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6篇

漢姜詩,事母至孝;妻龐氏,奉姑尤謹。母性好飲江水,去舍六七里,妻出汲以奉之;又嗜魚膾[kuai],夫婦常作;又不能獨食,召鄰母共食。舍側忽有涌泉,味如江水,日躍雙鯉,取以供。

姜詩,東漢四川廣漢人,娶龐氏為妻。夫妻孝順,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,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。婆婆愛吃魚,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,婆婆不愿意獨自吃,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。一次因風大,龐氏取水晚歸,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,將她逐出家門。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,晝夜辛勤紡紗織布,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。其后,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,令姜詩將其請回。龐氏回家這天,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,口味與長江水相同,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。從此,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,不必遠走江邊了。

舍側甘泉出,一朝雙鯉魚。子能事其母,婦更孝于姑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7篇

“吾人立身天地間,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。余事都沒有要緊。做人的道理不必多,只看小學便是,依此作去,豈有差失?從古聰明、睿智、圣賢、豪杰,只于此見得透,下手早,所以其人千古不可磨滅,聞此言不信便是,凡愚所宜猛省。作好人,覺得眼前不便宜,總算來是大便宜。作不好人,眼前覺得便宜,總算來個大不便宜。千古以來,成敗昭然,如何迷人,尚不覺悟,真是可哀。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,不可草草看過?!?/p>

這段話出自明代高攀龍的《高子遺書·家訓篇》。字面意思淺顯易懂,就是告誡子孫要以做好人為最重要的道理,其他的事情都要以此為準,哪怕為此吃苦受苦也不能有所改變,因為做好人才能撿到“大便宜”。

名人故事100字到200字 第8篇

他屏住呼吸,瞄準,扣動扳機。一團綠色,應聲倒地,悄無聲息地淹沒在周遭綠色的“海浪”中,這是一場阻擊戰,熱帶草原因戰爭而處處暗藏殺機。雙方都將自己的狙擊手布置在陣地前沿,伺機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。

他是一名入伍才一個多月的狙擊手。已有12名敵人倒在他的槍口下。所有狙擊手中,他不是槍法最準的,也不是埋伏在離敵人最近地點的,但卻是最成功的.。他成功的秘訣是在一望無際的綠色波濤中,一眼就能分辨出迷彩服的綠色與草地顏色,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綠色:一個梢深,一個稍淺;一個稍亮,一個稍暗;一個是鮮活的,一個是死寂的。因而,他總能輕易將偽裝得與草地一模一樣的改人識別出來,然后,一槍斃命。他就像一個農民,熟練地從莊稼地中挑揀稗子,將它們拔除。而他之所以擁有這種特殊能力,是因為,他是個色盲。他完全不能分辨淡綠色與深紅色、紫色與青藍色、紫紅色與灰色。

色盲曾使他痛苦不堪。

有一次他穿了一件灰色外套去上學,沒想到一進教室立刻引來同學們的一陣哄笑,一位朋友將他拉到一邊,問他怎么穿了一件紫色女裝。他才明白,自己沒有辨別出衣服的顏色,慌亂之中把姐姐的衣服穿來了,羞得無地自容。

最讓他難堪的,是一次繪畫課上,老師讓大家畫一幅春天的圖畫。他畫了草地、大樹、房屋和太陽。老師讓每個人展示并說明自己的作品。他向大家介紹,自己畫的是綠色的草地、青色的樹冠、黃色的屋頂、虹色的太陽。片刻的停頓之后,教室里響起刺耳的笑聲,原來他涂成了棕色的草地、漫棕色的樹冠、黃色的屋頂、灰色的太陽。美術老師給了他80分,并告訴他:“你雖然不能分辨一些顏色,但你要堅信,上帝不會少給你一種顏色?!?/p>

因為色盲,他無法識別紅綠燈,過馬路時只能根據車輛的走或停來判斷是綠燈或紅燈,或者小心翼翼地跟在其他人的后面,穿過馬路。因為色盲,很多專業受限,他不得不放棄求學。中學一畢業,他就跟著父親做了農民。戰爭爆發后,他報名參軍,但是體檢時,因為是色盲,他被淘汰了。同齡人光榮地為國而戰時,他卻只能默默地耕田勞作,他恨死了自己的眼睛。

正當他心灰意冷時,部隊特招一批狙擊手,因為是綠色盲,他擁有了特殊的能力,能從綠色的草叢中分辨出偽裝色和綠草的細微區別,從而準確判斷出敵人的方位。他被選中,經過訓練,被派往了前線。

戰爭結束后,他被授予了英雄勛章。作為狙擊手,他一共擊斃了38個敵人。他的名字叫賓得,二戰時盟軍一名優秀的狙擊手。